还记得在《伪装者》里,那个“黑寡妇”宋轶吗?
她饰演的于曼丽,通过使用“美人计”完成任务后,对着镜子那一抹带血的、令人不寒而栗的微笑。
不仅风情万种,而且还让人不寒而栗。

你以为故事就这么完了?
其实,于曼丽的故事还在继续,只不过换了一个身份,也换了一个战场。

《蜂巢》在央八开播,没想到收视竟然这么猛。
首播收视率1.20,直接拿下了同时段收视第一的位置。

不过,在看了2集后,很多人觉得故事线有点乱,看得人摸不着头脑。
难道,这部谍战剧不值得一看?
事实上,只要看懂这三场戏,就能真正明白这部剧的收视,为什么能这么豪横。

1、开场就是一场枪战,节奏快,动作狠,让人欲罢不能
1933年上海,顾盼(宋轶 饰)乔装打扮,正在执行一项暗杀任务。
目标人物是日本经济司司长神谷浩二。
而负责接待他的,是我方潜伏的卧底罗星明(韩栋 饰)。

神谷浩二刚下火车,为了防止意外,十多把黑色大伞同时打开,挡住了狙击枪的视线。
但是,他并不知道,这样做依然露出了破绽。
在铺满瓦片的屋顶上,顾盼很快找到了合适的角度,第一枪命中了腿部。
等对方倒下之际,立刻射击了第二枪,直接命中了心脏。

事后,顾盼换了一身装束,准备从居民楼逃跑。
但是,令她没想到的是,这次暗杀任务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更大的阴谋。

2、紧接着是一场逃亡追逐戏,各方势力的较量一触即发。
在被追捕的过程中,顾盼不幸中了一枪,整个人非常虚弱。
好不容易到达了接头地点,本想着能够松一口气,没想到却遭到了同伴的暗杀。
原来,这次暗杀任务结束后,顾盼被上级领导抛弃,准备杀人灭口。
这样一来,日军找到自己头上,便能死无对证。

在干掉来杀自己的人后,顾盼遇到了昔日的恋人。
对方立刻安排她从火车站逃跑,可是等顾盼刚准备登车时,却发现自己被恋人出卖。

正当她准备逃跑时,罗星民已经在火车站发现了她的行踪。
由于已经身受重伤,所以顾盼没有任何反抗之力,就被日军特务组织抓捕。
经过层层审讯,顾盼竟然选择投敌,并被派遣执行一项秘密任务。

于是故事发展到这里,立刻抛下了三个悬念。
1、顾盼是真的投敌,还是另有目的?
2、罗星民是否已经知道了顾盼的身份?
3、这次秘密任务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阴谋?

随着剧情的深入,你会发现看似散乱的剧情,事实上却环环相扣。
而且一盘错综复杂的棋局,也逐渐浮现在观众的面前。
操纵这盘棋局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股势力,他们躲在暗处,想要掌控一切。

3、最后是三方势力的智斗,悬疑氛围拉满,谍战剧的气质一下子出来了
日军之所以希望顾盼加入,甚至不在乎他是否忠心,目的是想控制青山军校。
罗星民还在担心正面冲突会遭到不必要的伤亡,可是日军头目却让顾盼画出青山军校的平面图。
这样一来,便能不费吹灰之力打入内部。

而顾盼进入青山军校的目的,是想暗中去找寻一份军统安排在日方内部的卧底名单,借此查明自己被陷害的原因。
另一边,军统内部也出现了日军的卧底,他就是青山军校校长蒲丛。
没想到,一场行动竟然撬动了三方势力的注意。
真正的好戏,也从这里开始!

在传统的谍战剧中,导演往往容易将精力倾注在“悬疑”上,有意无意弱化其他类型。
这样一来,不仅会提高观剧门槛,还会让观众感到思路不清晰,逻辑不够严谨。
而《蜂巢》不同,它创造了一种很“新”的谍战。

首先,是对谍战和悬疑的平衡。
看《蜂巢》时,你会发现整部剧的叙事非常快,通过强冲突、重枪战,来达到一种观剧的快感。
尽管侧重点不同,但是所有的细节也都一一交代,没有拖慢节奏。

其次,是对商业元素的包容。
前3集中,其中包含了不少的商业元素,细心的观众都应该看到。
但是,通过将个人命运融入到现实背景中,这样商业元素就不会显得突兀,而且还能增加观影体验。

最后,是对人物更为丰满的塑造。
《蜂巢》中的人物,有血有肉,充满了故事感。
不像其他谍战剧中,人物普遍脸谱化或扁平化,《蜂巢》中的诸多人物,都丰富细腻。

总的来说,只要《蜂巢》立住人物之间的感情基础,以及背景和故事之间的合理性,这部谍战剧才能脱颖而出。
更新八集,《故事刚渐入佳境。
接下来还会有哪些好戏,让我们拭目以待吧!不得不说,谍战剧成为了今年国产剧的收视主力。
先有靳东、王志文主演的《无间》;
紧接着吴越、王劲松坐镇的《薄冰》;
后有黄晓明、万茜、蒋欣联手的《潜伏者》。

你以为这就完了?
就在张颂文的《孤舟》、大导演张黎的《哈尔滨一九四四》,以及柳云龙的《叱咤之城》蓄势待发的时候,有一部积压4年的谍战剧悄然开播。
42集谍战大剧《蜂巢》,将在8月27日起登陆央八次黄金档。

2017年12月开机,2018年4月杀青,2023年8月开播。
电视剧《蜂巢》从拍摄到开播,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终于要与观众见面了。
看了《蜂巢》的预告片,我觉得这部谍战剧能不能爆难说,但它的看点还是非常多的。

故事的背景设置在1933年,日军攻陷山海关后,华北抗日形势岌岌可危。
上海这块地方更是风云变幻,多国势力胶着,暗流涌动。
特工顾盼(宋轶 饰),在完成恩师蒲丛的任务后,被秘密安排只身一人去完成以日本经济司司长神谷浩二为目标的暗杀任务。

尽管顾盼完成了任务,但是自己却遭人陷害而身受重伤。
绝境中,被我方卧底魏东解救,并在他的帮助下,顾盼历经考验,进入秘密组织“蜂巢”,试图查明自己被陷害的原因。

在一步步寻找真相的过程中,顾盼不仅查到了内部的间谍组织,而且更加了解到国民政府黑暗腐败的一面。
于是内心秉持着正义的顾盼,开始投向我方阵营,以“海马”为代号潜伏。
最终,经历了重重困难与危险,不仅摧毁了“蜂巢”,还破获了日军蓄谋已久的“暗日计划”。

整个故事看下来,不难看出《蜂巢》埋藏着三大看点。
1、女性视角
以往的谍战剧,视角多数都是男性,而女性角色要么是花瓶,要么成为了陪衬。
事实上,女性角色的魅力,能让谍战剧的性感凸显出来。

一方面,女性角色是谍战剧的“调味剂”。
在瞬息万变的局势下,女性角色的存在,能够给谍战剧画龙点睛,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另一方面,女性角色往往自带悲情的色彩。
只要把女性角色刻画好,能够极大程度上为谍战剧增添一抹亮色,拓宽整部剧的深度。

而《蜂巢》选用宋轶作为女主角,看中的就是她的百变。
在谍战剧《伪装者》里,宋轶饰演的于曼丽,那一抹带血的、亦正亦邪的微笑。
不仅让人看得入迷,而且还感到背后一阵凉意。
这种难以拿捏的气质,正好是谍战剧女性角色所需要的。

2、烈乱疑
想要看懂这部剧,就需要读懂这三个关键字——“烈”、“乱”、“疑”。
很多谍战剧喜欢把战场设置在上海,有一定的历史作为支撑。
明面上,这里存在着多国的势力。
暗地里,黑白两道、日军、日伪特务等盘根错节,突出了一个字“乱”。

正是在乱世的背景下,女性角色身上的多面性,甚至比男性更复杂。
她们既可以是温柔贤惠的大家闺秀,也可以是无所畏惧的信仰战士。
要么不出手,要么一出手就干净利落,利用女性天生的优势,玩弄敌方于股掌之间。
“烈”女的气质,在谍战剧一览无余。

在我看来,《蜂巢》故事的侧重点,很显然放在了悬疑的元素上。
就拿韩栋和宋轶,他们从一开始的亦敌亦友,到后来的并肩作战,两人的关系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
在这个过程中,韩栋一边要信任宋轶,另一边也要防着她。

3、谍战剧的气质
其实,很多人都会有所担心,怕《蜂巢》没有谍战剧的气质。
在我看来,这点担心是多余的。
首先,背景选对了,使得这部剧有着与众不同的魅力。

其次,作为女主角的宋轶,这次能抗住谍战剧的大旗。
整部剧通过人物跌宕起伏的命运故事,诉说了特工顾盼对自我身份认同的纠结,与自我救赎,都很有看点。
不仅如此,悬疑元素设置精巧,剧情发展出人意料,在解除危机的同时又把形势带入另一个困境。
这样一来,观众无法预料下一个情节会如何发展,不看到结尾,是无法预知谜底的。

最后,该剧改变了谍战剧中正面角色的设定和敌人的脸谱化形象。
韩栋饰演的罗星明,宋轶饰演的顾盼,樊星饰演的谭仲文....
不管是主角,又或者是配角,各有各的特色,让人过目不忘。

总的来说,《蜂巢》各个方面都有爆款的潜质,着实让人非常期待。
但是,也不知道为什么,该剧目前不仅没有官宣定档,连个官博都没有,令人感到很意外。
难道是对自己的实力自信,还是不想太高调。
不管怎样,让我们拭目以待吧!在国产剧中,有一种类型剧,存在着正反两个面。
正面是观众最熟悉,主要讲述我方特工潜伏在敌方内部,用生命传递出情报,保护家国的故事。
而反面是敌方特务潜入我方阵营,敌在暗,我在明,跟敌方斗智斗勇。
这样的谍战剧设定,其实还有另一个名字——反特剧。

上世纪80年代,反特剧风靡一时,经典更是层出不穷。
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背景和视角的转变,谍战剧取代了反特剧的位置。
就在很多人以为,反特剧即将消失在影史长河里时,《追捕者》的横空出世,终于打破了沉寂。

说实话,作为一部反特剧,《追捕者》有点像谍战剧,但又完全不按套路出牌。
首先,这部剧总共24集,一集才12分钟,叙事节奏超快,没有丝毫拖泥带水。
其次,该剧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精品工程”,在反特题材史上还是第一次。

剧集开播后,果不其然引发了巨大反响。
首播当天,就轻松拿下了热播、热度、飙升榜三个第一。
该剧并没有选择在晚上黄金时间播出,反而是在中午播,可见其对自己非常的自信。
那么,这部剧到底质量如何?
接下来,七哥带大家好好看看。

01、身份不断反转,铺下三层悬念,反特剧终于味道对了
故事刚开始,便营造了一个紧张的氛围。
为了打击在江城市潜伏敌方特务,公安部门成立了专门的特案组,来侦破华东地区的大案要案。

尽管敌对势力已经收到了风声,但是他们依然蠢蠢欲动,策划了一场越狱行动。
江城监狱,来了两位不速之客。
其中的一个人似乎在掩护另外一个人,还在不断催促动作快点。
结果,对方直接一刀,帮自己的同伴结束了生命。

这还没完,等成功解救了目标人物后,更离奇的事情发生了。
被救的犯人直接一刀,结果了救自己的性命。
开场不到3分钟,就铺下了三层悬念。
1、被救的人是谁?
2、为什么这么狠毒?
3、他们此次救人的目的是什么?
只能说,好戏才刚刚开始。

02、叙事节奏超快,短短4集就下线7人,这部反特剧的尺度后劲十足
《追捕者》首播,表现出乎很多观众的意料。
看了3集,七哥我不想给这部反特剧盖棺定论,只想说说观感。
整部剧,可以浓缩成三个关键字。
只要看懂这三个字,故事便能一览无遗。

1、烈
犯人晏子修越狱,江城市公安立刻组织由陈文俊(冯兵 饰)、方天翔(李智勇 饰)带领的特案组,采取行动将敌人抓捕归案。
可是对方丝毫不慌,并没有选择离开江城市。

晏子修直接集结了“江城七虎”,打算在这里策划一场刺杀活动。
很快,在某个深夜,陈文俊接到线人提供的线索,准备在码头对敌对势力实施抓捕。
原本计划天衣无缝,没想到等赶到时,线人已经被杀害,而藏在鱼里的枪支,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更令人感到害怕的是,敌人拿到破坏力这么强的武器,下一步行动会是什么?

2、疑
敌在暗,我在明,这样的形势本来就很复杂。
可是当陈俊生顺藤摸瓜找寻线索时,发现这股势力的背后并不简单。
他们行动缜密,散步在城市的各个角落。

成员之间各怀鬼胎,为了达到目的心狠手辣、不择手段,甚至不惜杀害自己的同伴止损。
前四集的故事,没想到就下线了7人,不得不说叙事节奏是真的快。

3、惊
不管是谍战,还是反特,故事重在一个智斗和武斗。
开场的越狱戏,以及抓捕特务时的枪战,还有反派之间的对话,不仅紧张刺激,而且充满了悬疑感。

比如,“江城七虎”的老五(姜超 饰),表面上是个商人,事实上是个间谍。
这个人很贪心,只要有钱就做,也让晏子修起了杀心。
尽管明知道自己要死了,但是他还能淡定自若,只是叹了叹气:“你好自为之吧!”
按照他的行事风格,肯定留有了后手,要不然也不会这么说。

03、反特剧打出了正反两张牌,《追捕者》有底气、有实力
作为一部反特剧,《追捕者》将叙事的侧重点放在“悬疑”上,但也兼具了枪战、谍战元素
这样一来,无疑是提高了整部剧的观感。

不过,《追捕者》没有走传统反特剧的老路,而是对反特剧进行了二次解构。
就拿第一集的故事来说,通过对背景的铺垫,来引出正反两方的力量。
但是,正反两张牌的用法却不同。

正方这张牌,看起来一直处于被动,事实上他是站在观众的视角,来缓缓展开整个故事。
而反方这张牌,好像一直处于暗处,却放在了明面上来讲,更像是置身事外的旁观者。
当一明一暗的故事线交锋,正反两张牌便火药味十足,擦出了不少火花。
这便是《追捕者》整部剧的灵魂!

总的来说,《追捕者》在悬念、枪战、反特、谍战等方面,不仅一应俱全,而且融合得非常好。
唯一的缺点,就是每集的故事实在太短了,根本不够看。这个暑期档,没想到票房效应跟天气一样热。
光用数字来表示,近些年来的暑期档,至少会出现1到2部票房破20亿的电影。
虽然体量不及春节档或国庆档,但也是各大导演的必争之地。

所以,在这样的诱惑下,很多导演在征战暑期档时,都会打出一张“安全牌”。
比如主旋律,合家欢喜剧,动作大片.....
可是出人意料的是,这个暑期档出现了一个“搅局者”。
虽然只是一部翻拍,但是它却打破了国产片的原有套路,实现了突破。
没错,这部电影就是——《消失的她》。

这部电影有多“敢”,其实从海报就能看出端倪。
以往的悬疑片,往往会故弄玄虚,隐藏某个人物或埋下某个悬念。
但是,《消失的她》的海报,直接把全部人物摆上台面,搭配上冷色调的艺术画,呈现出了一种肃杀的氛围。

很多观众给《消失的她》的定位,是一部含金量十足的商业片。
看了观众评价后,发现陈思诚确实有这样的底气。
“颠覆”,“二刷”等类似的评价,出现的频率很高。
当然,这部电影的后劲太大了,“缓了10分钟缓不过来”。

毫不夸张地说,陈思诚很懂悬疑片,也很会抓住流量和话题。
在《消失的她》中,七哥看到了三个“第一次”,这三招太精明了。
对于悬疑片来说,陈思诚这次大胆尝试,无疑是一次很大的颠覆。

01、第一次使用“艺术”手法来拍悬疑片
《消失的她》之所以令人震撼,并不在它的反转有多么突然,而是一场反转不断地精心布局。
简单来说,整部电影就像是一场艺术作品,创作者在你面前,用色彩埋下了一幅具有迷惑性的画。
你无法确认它的真假,正因为如此,加深了对它的怀疑。

而这幅“画”,就是何非的回忆。
在电影中,梵高和他的作品《星空》反复出现,其实藏着两层暗示。
一切由它开始,一切也由它结束。

第一层
在何非的回忆里,李木子问他:“你也喜欢梵高吗?”
何非回答说:“对,我觉得自己跟他很相似,都是成功的失败者。”
众所周知,梵高是个绘画天才,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的艺术。

但是,何非为什么称他是“成功的失败者”?
其实原因很简单,在艺术上,梵高无疑是成功的。
可是,在生活中,他却是个失败者。
何非觉得将自己比作梵高,其实是在暗示观众。
在李木子面前,自己是一个好人,但是背地里,他还有另一幅面孔。

第二层
梵高的《星空》,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星空、村落、柏树。
光彩夺目的星空,巨大的光环汇成了漩涡,美好且危险。
错落有致的村庄,看起来安宁祥和,却像一个牢笼般被置于黑暗。
形如火焰的柏树,与混乱的天空遥相呼应,即使有再顽强的生命,也难逃命运的捉弄。
这一切,如同何非为李木子制造了海底星空的假象,却把她永远困在了黑暗的牢笼中。

02、第一次抓住话题热度,制造情感的宣泄口
电影的前半段,陈思诚故意引出了两个骇人听闻的“传闻”。
第一个传闻,讲述一对新婚夫妇来东南亚旅游时,妻子在试衣间换衣服,突然下落不明,丈夫苦寻多年无果。
结果很多年以后,在一场特殊的表演秀上,丈夫找到了失踪的妻子,但样子却触目惊心。

第二个传闻,同样发生在东南亚。
一位妻子将丈夫送进了精神病院,她签字同意让医生给丈夫做手术,让他丧失民事行为能力。
这样一来,作为第一继承人的妻子,便能获得他的所有财产。
在这样的层层铺垫下,一方面是为了突破观众的心理防线,营造出恐怖、惊悚的氛围。
另一方面,是为何非的人设制造一种假象,让观众信以为真。

要知道,以往的电影,“渣男”人设都会打明牌,所以没有太多意想不到的剧情。
可是陈思诚利用这个惯性,给观众不断设置了“底牌”,为何非制造一个深不可测的幻想。
当观众集中在他的身上,消除疑虑的那一刻,突然在打破幻想,造成惊喜。

在电影的前半段,电影为何非营造成了两种“好人”的人设。
一种是顾家的好丈夫,另一种是受人欺凌的弱者。
在回忆里,何非深爱着李木子,他许下承诺,会保护她一辈子。

当妻子失踪后,他满世界寻找,哪怕有美女投怀送抱,他都能坐怀不乱。
甚至再被警察欺负,受到黑恶势力的阻扰,依然勇往直前。

直到后来,剧情出现了反转。
何非这个“渣男”才显现出来,他嗜赌成性、极度自私,为了钱财不惜谋害妻子。
特别是当他听说李木子怀孕,在笼子里大声嘶吼时,整个人犹如一枚人性的炸弹,带来了一种令人沉默的震撼。

03、第一次让女性不再成为悬疑片的“附属品”
任何悬疑片,都会在人物上下功夫,但往往都是男性角色作为主导。
可是,《消失的她》却悄然无声地埋藏了两张女性“人物牌”,而且各个都是王炸。

第一张人物牌——“蛇蝎美人”李木子
在我看来,假李木子无疑是整部电影最重要的角色。
首先,她用了一招瞒天过海,成为了一个想要谋财害命的妻子。

其次,她善于伪装,人前人后两个样子。
所以,她一颦一笑都充满了魅惑,仿佛一场又一场阴谋在等着何非。

最后,她有勇有谋,是惩治渣男的正义女子。
假李木子所带来的博弈,犹如一盘必赢的棋局。
在她风情万种的外表,以及精心的布局下,整个棋局变得扑朔迷离。

第二张人物牌——“正义闺蜜”沈曼
电影从一开始,在抛出了沈曼这张牌时,注定了要上演一场惊心动魄的好戏。
导演陈思诚利用何非这个角色,引出了婚姻焦虑这个话题。
但是,为了不给观众留下阴影,必须释放一道情感的宣泄口。

于是沈曼这个角色,自然而然成为了整个事件的闭环。
当何非的真面目被揭露,可以想象所有的情绪都会宣泄在他的身上。
这时,她突然站在了“女性受害者”的一边,用精妙的手法欲擒故纵,把何非骗得团团转。
闺蜜胜利,渣男被惩治,无疑是大快人心。
这样一来,整个事件就像织衣服般,被一针一线缝合到了一起。

总的来说,《消失的她》爆火看似是个意外,实则踩中了大众的情绪爆点。
陈思诚原本可以有更稳妥的方法,用最容易的方式换取更高的票房。
可是他没有选择这样做,而是用一种“私人”的视角,用尽全力去制造共情。
放在国产电影里,尤其是悬疑片仍然是稀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