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凭“小龙女”一角在全中国声名鹊起时,李若彤也许未曾料到,25年后,她会通过一部短剧再度迎来自己的荧屏高光。
近日,短剧《午后玫瑰》“上星”卫视,收视率力压同时段大部分传统电视剧,引发广泛关注。为何长期依赖“小屏”的短剧,此番登上“大屏”后,面对截然不同的用户群,依然能引爆市场?

《午后玫瑰》在卫视上播出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杜蔚 摄影
这部短剧的监制、主演是李若彤,在1995年到2000年,她凭借《神雕侠侣》中冷若冰霜的小龙女形象(剧中被杨过称为“姑姑”)和《天龙八部》中的王语嫣形象声名大噪、称霸荧屏,成为无数人心中的“小龙女”,并在华语地区获得了极高知名度。
如今,李若彤已59岁,在自己的“午后人生”,她用短剧点燃大小屏。“我觉得很惊喜,但不意外。惊喜是因为我第一次涉足短剧领域,能够收获这样的成绩。”李若彤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她对《午后玫瑰》的“不意外”则源于整个创作过程中的扎实。
短剧高收视率背后,观众并非单纯“图新鲜”
《午后玫瑰》以中年女性重返职场为主线,讲述了主角如何一路“打怪升级”,最终实现自我价值的女性励志故事。该剧去年8月在抖音首发上线,彼时播放量超1.7亿,总招商体量达到800万元,成为2024年短剧暑期档的一匹黑马。
不仅有高流量,还有高质量,这样的短剧对于电视台而言有很大吸引力。毕竟,如今的传统卫视想要“留住”“拉新”观众并非易事。
今年2月27日,《午后玫瑰》登上东方卫视并定在其黄金时段(即19时30分至22时)播放,首播就拿下了高收视率。酷云数据显示,在当天黄金时段全部卫视剧集的表现中,《午后玫瑰》以0.3249%的收视率排名第三,仅次于已播出至高潮部分的长剧《六姊妹》《唐朝诡事录之西行》。

图片来源:酷云数据
“挺意外的。我们没有想到它能与今年的热剧《六姊妹》等媲美。我起初判断,可能是大家图一个短剧上大屏的新鲜,但没想到随后几天直至大结局,收视率的排名位置还继续升高了。”《午后玫瑰》制片人赵聪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透露,该短剧在抖音上的受众为20岁左右,而在卫视播出时的受众则为40岁以上。“它把整个受众群体都穿透了,覆盖面很大,这也让我们意识到短剧在小屏和大屏上不同的影响力。”赵聪说道。
作为短剧,《午后玫瑰》共16集,单集时长不足4分钟,每天播出2集。据欢网大数据监测,播出8天,《午后玫瑰》在卫视剧集黄金时段的最高收视率曾冲上第二名,放在同时段55城的收视率来看,有4天其排名进入TOP3。该短剧平均收视率0.3604%,峰值收视率0.5445%。播出时,该剧在同时段的收视率曾超过《大唐荣耀》《小巷人家》《九重紫》《清明上河图密码》等一众长剧。
李若彤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坦言,自己对于在大荧屏上收获高收视率虽觉得惊喜,但不意外。她解释道:“惊喜是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涉足短剧领域,能够收获这样的成绩,我确实很开心,感谢大家给予我这个短剧新人的认可和鼓励。不意外,则是因为作为监制,在整个创作过程中,从‘陈琳’这个角色(的塑造),到拍摄过程中每一环的合作伙伴都很努力,让我有了这个(爆款)底气。这会是一部有表达也会被看见的作品。”
“哪怕只有0.1秒的微表情,我也会用百倍感情把角色填满”
仅从数量上看,微短剧间的竞争之势便堪称焦灼。《2024微短剧行业生态洞察报告》显示,各平台去年共上线3万多部微短剧。
不可否认,李若彤的明星效应、“姑姑”的情怀牌,是为《午后玫瑰》获取流量的一大要素。但《午后玫瑰》在打动40岁以上观众之外,还能进入00后的视野,着实证明了作品质量。
这与多版“小龙女”的“比拼”类似。《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粗略计算,从1983年到2024年,有8个版本的《神雕侠侣》剧集。每个版本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受众群体,而李若彤版《神雕侠侣》是目前评分最高的一部。
“每一位‘小龙女’都是属于她那个时间段里最好的。”在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聊起“姑姑”这个角色和观众的变化时,李若彤表示,现在大家生活节奏和观看习惯改变了,短剧的观众和用户主力军平均年龄会更年轻一些。因此,更要用一些“新、奇、特”的内容才能迅速锁住大家宝贵的时间。

各版《神雕侠侣》 图片来源:豆瓣截图
李若彤坦言,作为创作者,观察用户的变化十分有趣。“(这)可以引导我收获更多新方向。短剧的形式让观众和用户的反馈呈‘即时性’,作品一旦上线,我点开评论就可以了解到大家的想法,甚至还能聊几句。而这种‘即时互动性’是之前长制作周期的影视剧创作很难体会到的。”她说道。
但从表演的角度来讲,李若彤认为,短剧和长剧并无太大差异。“作为一名演员,无论是长剧还是短剧,我最花时间的(部分)永远都是揣摩角色的内心,哪怕只有0.1秒的微表情反应时间,我也要尽自己最大努力,把角色内心百倍的感情全部填满。”
《午后玫瑰》在大小屏上取得双成功,也让更多短剧公司找上了李若彤。身处“午后”人生的李若彤为何还这么拼?
“目前我在大量接触各种各样的作品和角色,也希望能够有机会做一些自己真正想要的表达创作。其中,我最关注的是中(年)女(性)困境、多重社会身份女性等能够聚焦当代的议题。另外,我在寻找一个真正能打动我、打动观众的母亲和孩子之间的故事。”李若彤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笑言,“不是说‘59岁正是闯的年纪’吗?未来,我希望自己不只是作为演员参与创作,也许有一天我会试试当那个在片场喊‘卡’的人”。
微短剧“按周”进化,精品化成分水岭
微短剧“上星”始于2023年底,但比起年上线3万余部的作品数量来讲,能被卫视选中、在大屏上播出的微短剧还十分稀缺。中国视听大数据(CVB)显示,截至2024年底,有30余部微短剧在全国省级卫视播出。
“去年,微短剧市场普遍处于爽剧扎堆的局面,真正能对标长剧集品质的精品项目并不多。”赵聪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微短剧想要“上星”,需要更高的制作水准和播出标准。
现在,赵聪认为:“通过尝试,我们看到了,微短剧能为卫视带来增量。”

李若彤凭借短剧,再度点燃荧屏 图片来源:《午后玫瑰》视频截图
中国视听大数据统计,微短剧“上星”后,展现出强大潜力,30余部微短剧收视规模超5亿户次。
而今,微短剧已告别小众走向主流。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达6.62亿人,网民使用率为59.7%。
庞大的用户群,铸就了微短剧庞大的市场。《2024年中国微短剧产业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已达到505亿元,首次超过电影票房规模。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634.3亿元,2027年达到856.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9.2%。
“短剧在飞速迭代,其进化速度几乎是按周‘进化’。”赵聪对行业的变化十分敏感,他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今年春节档的几部微短剧爆款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对比之前行业存在的“同质化”问题,赵聪认为,2025年将是微短剧真正拉开差距的分界点。
此外,赵聪还进一步表示,微短剧上星将成为一大趋势。“不管是电视端受众,还是手机端受众,大家对于好内容的喜好是一样的。未来更多项目登上大屏后,也会让电视台迎来一些新变化,比如短剧的版权合作等,这也将让更多制片方受益。”在《天龙八部》众多电视剧版本中,香港TVB总共拍摄了两版,分别是1982年版本和1997年版本,1982版是《天龙八部》的第一个电视剧版本,1997版则是公认的最经典版本。

在这两个版本中,TVB女演员饰演的几个主要女性角色各具特色,从角色设定、演员表现到人物弧光均呈现显著差异。

下面小编给大家从《天龙八部》六位核心女性角色,对比一下两版剧集的叙事策略与美学风格。
王语嫣:古典美与仙气美的碰撞
1982版【陈玉莲】

以“玉洁冰清”的古典气质著称,其古装扮相自带书卷气,眉眼间流露大家闺秀的端庄。该版王语嫣更贴近原著中“神仙姐姐”的设定,陈玉莲通过细腻的肢体语言展现角色对武学的痴迷与对慕容复的痴情,其表演被评价为“骨子里的高贵”。
1997版【李若彤】

以“仙气出尘”为标志,李若彤的五官立体感与清冷气质赋予角色疏离感。她通过眼神流转传递王语嫣的聪慧与柔情,尤其在曼陀山庄的戏份中,其仪态万方的表演被观众誉为“行走的古典美学教科书”。尽管李若彤本人曾表示“不喜欢王语嫣的性格”,但其外形与角色的契合度仍获得广泛认可。
阿朱:温柔坚韧与悲剧的双重诠释
1982版【黄杏秀】

一人分饰阿朱与钟灵两角,通过微表情区分角色性格。阿朱的戏份侧重展现其聪慧与牺牲精神,黄杏秀在“易容替父”的经典桥段中,以细腻的哭戏传递角色内心的挣扎与决绝,其表演被金庸赞为“形神兼备”。
1997版【刘锦玲】

以“明眸善睐”的灵动表演著称,其阿朱更强调角色的活泼与坚韧。刘锦玲通过肢体语言展现阿朱的聪慧,如“智破马夫人阴谋”的戏份中,其眼神流转与台词节奏精准传递角色的机敏。该版阿朱的悲剧性被进一步强化,塞外牧羊的承诺成为全剧泪点之一。
阿紫:妖女形象与人性深度的探索
1982版【陈复生】

以“娇小玲珑却狠辣非常”的表演风格突破传统反派框架。其阿紫的造型突出邪魅气质,通过夸张的肢体动作与尖锐的台词展现角色的偏执与疯狂。陈复生在“折磨康敏”的戏份中,以近乎癫狂的表演诠释阿紫的扭曲心理,被观众评价为“最令人胆寒的阿紫”。
1997版【刘玉翠】

以“古灵精怪中暗藏狠厉”的表演层次著称。刘玉翠通过微表情与声线变化展现阿紫的复杂性,如“为乔峰殉情”的戏份中,其从嬉笑到绝望的眼神转变被奉为经典。该版阿紫的“妖女”形象被赋予更多人性挣扎,其与游坦之的感情线成为争议焦点。
木婉清:冷艳侠女与柔情少女的形象变迁
1982版【杨盼盼】

以“英气逼人却暗藏柔情”的表演风格塑造木婉清。其造型突出角色的飒爽,通过利落的武打动作与坚定的眼神展现木婉清的侠义精神。杨盼盼在“为段誉挡箭”的戏份中,以决绝的表演诠释角色的痴情,其表演被评价为“最符合原著的木婉清”。
1997版【赵学而】

以“外冷内热与脆弱感”的表演层次著称。赵学而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木婉清的内心世界,如“得知与段誉是兄妹”的戏份中,其从震惊到绝望的哭戏被观众称为“演技巅峰”。该版木婉清的柔情一面被放大,其与秦红棉的母女线成为亮点。
钟灵:灵动少女与成长弧光的对比
1982版【黄杏秀】

以“天真烂漫却聪慧过人”的表演风格塑造钟灵。其造型突出角色的俏皮,通过活泼的肢体语言与清脆的台词展现钟灵的纯真。黄杏秀在“用闪电貂救段誉”的戏份中,以灵动的表演诠释角色的机敏,其表演被评价为“最可爱的钟灵”。
1997版【何美钿】

以“婴儿肥圆脸与清澈眼神”的标志性形象著称。何美钿通过细腻的微表情展现钟灵的成长,如“得知身世后选择做妹妹”的戏份中,其从迷茫到释然的表情变化被观众称为“演技突破”。该版钟灵的少女感被强化,其与段誉的互动成为全剧轻松桥段。
康敏:蛇蝎美人的两种演路径
1982版【林建明】

以“风情万种却暗藏杀机”的表演风格塑造康敏。其造型突出角色的艳丽与危险,通过挑逗性的肢体语言与低沉的声线展现康敏的欲望与算计。林建明在“揭露乔峰身世”的戏份中,以冷峻的眼神传递角色的阴狠,其表演被评价为“蛇蝎美人的教科书”。
1997版【雪梨】

以“风情摇曳与癫狂失控”的双重表演层次著称。雪梨通过细腻的微表情展现康敏的复杂心理,如“被阿紫毁容”的戏份中,其从自信到崩溃的眼神转变被观众称为“演技炸裂”。该版康敏的悲剧性被强化,其童年经历成为角色动机的重要铺垫。
【叙事策略与美学风格的差异】
1982版,更贴近原著的武侠叙事,女性角色多作为情节推动者存在,表演风格偏向传统戏曲的程式化表达。

1997版,强化女性角色的情感维度,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与复杂的人物关系展现角色成长,表演风格更贴近现代影视的写实主义。

这两版《天龙八部》的女性角色塑造,既反映了不同时代对武侠美学的理解,也体现了演员个人特质与角色设定的深度融合。1982版以古典气质与程式化表演见长,1997版则通过情感深度与人性探索实现突破。这种差异不仅丰富了金庸作品的影视改编路径,也为观众提供了多元的审美体验。
李若彤监制并主演的短剧《午后玫瑰》近期在卫视播出,其收视率力压多部传统电视剧,引发关注。该剧以中年女性重返职场为主线,讲述女性励志故事,去年在抖音首发即获高流量。李若彤表示,对高收视率虽惊喜但不意外,因为创作过程扎实。由此事可见短剧“上星”的潜力,业内人士认为,这将成为趋势,推动电视台新变化。
每经记者|杜蔚 每经编辑|文多
2000年凭“小龙女”一角在全中国声名鹊起时,李若彤也许未曾料到,25年后,她会通过一部短剧再度迎来自己的荧屏高光。
近日,短剧《午后玫瑰》“上星”卫视,收视率力压同时段大部分传统电视剧,引发广泛关注。为何长期依赖“小屏”的短剧,此番登上“大屏”后,面对截然不同的用户群,依然能引爆市场?

《午后玫瑰》在卫视上播出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杜蔚 摄影
这部短剧的监制、主演是李若彤,在1995年到2000年,她凭借《神雕侠侣》中冷若冰霜的小龙女形象(剧中被杨过称为“姑姑”)和《天龙八部》中的王语嫣形象声名大噪、称霸荧屏,成为无数人心中的“小龙女”,并在华语地区获得了极高知名度。
如今,李若彤已59岁,在自己的“午后人生”,她用短剧点燃大小屏。“我觉得很惊喜,但不意外。惊喜是因为我第一次涉足短剧领域,能够收获这样的成绩。”李若彤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她对《午后玫瑰》的“不意外”则源于整个创作过程中的扎实。
短剧高收视率背后:观众并非单纯“图新鲜”
《午后玫瑰》以中年女性重返职场为主线,讲述了主角如何一路“打怪升级”,最终实现自我价值的女性励志故事。该剧去年8月在抖音首发上线,彼时播放量超1.7亿,总招商体量达到800万元,成为2024年短剧暑期档的一匹黑马。
不仅有高流量,还有高质量,这样的短剧对于电视台而言有很大吸引力。毕竟,如今的传统卫视想要“留住”“拉新”观众并非易事。
今年2月27日,《午后玫瑰》登上东方卫视并定在其黄金时段(即19时30分至22时)播放,首播就拿下了高收视率。酷云数据显示,在当天黄金时段播出的全部卫视剧集中,《午后玫瑰》以0.3249%的收视率排名第三,仅次于已播出至高潮部分的长剧《六姊妹》《唐朝诡事录之西行》。

图片来源:酷云数据
“挺意外的。我们没有想到它能与今年的热剧《六姊妹》等媲美。我起初判断,可能是大家图一个短剧上大屏的新鲜,但没想到随后几天直至大结局,收视率的排名还继续升高了。”《午后玫瑰》制片人赵聪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透露,该短剧在抖音上的受众在20岁左右,而在卫视播出时的受众则为40岁以上。“它把整个受众群体都穿透了,覆盖面很大,这也让我们意识到短剧在小屏和大屏上不同的影响力。”赵聪说道。
作为短剧,《午后玫瑰》共16集,单集时长不足4分钟,每天播出2集。据欢网大数据监测,播出8天,《午后玫瑰》在卫视剧集黄金时段的最高收视率曾冲上第二名,放在同时段55城的收视率来看,有4天其排名进入TOP3。该短剧平均收视率0.3604%,峰值收视率0.5445%。播出时,该剧在同时段的收视率曾超过《大唐荣耀》《小巷人家》《九重紫》《清明上河图密码》等一众长剧。
李若彤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坦言,自己对于在大荧屏上收获高收视率虽觉得惊喜,但不意外。她解释道:“惊喜是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涉足短剧领域,能够收获这样的成绩,我确实很开心。感谢大家给予我这个短剧新人的认可和鼓励。不意外,则是因为作为监制,在整个创作过程中,从‘陈琳’这个角色(的塑造),到拍摄过程中每一环的合作伙伴都很努力,让我有了这个(爆款)底气。这会是一部有表达也会被看见的作品。”
“哪怕只有0.1秒的微表情,我也会用百倍感情把角色填满”
仅从数量上看,微短剧间的竞争之势便堪称焦灼。《2024微短剧行业生态洞察报告》显示,各平台去年共上线3万多部微短剧。
不可否认,李若彤的明星效应、“姑姑”的情怀牌,有助于《午后玫瑰》获取流量。但《午后玫瑰》在打动40岁以上观众之外,还能进入“00后”的视野,着实证明了作品质量。
这与多版“小龙女”的“比拼”类似。《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粗略计算,从1983年到2024年,有8个版本的《神雕侠侣》剧集。每个版本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受众群体,而李若彤版《神雕侠侣》是目前评分最高的一部。
“每一位‘小龙女’都是属于她那个时间段里最好的。”在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聊起“姑姑”这个角色和观众的变化时,李若彤表示,现在大家生活节奏和观看习惯改变了,短剧的主力观众平均年龄会更年轻一些。因此,更要用一些“新、奇、特”的内容才能迅速锁住大家宝贵的时间。

各版《神雕侠侣》 图片来源:豆瓣截图
李若彤坦言,作为创作者,观察用户的变化十分有趣。“(这)可以引导我收获更多新方向。短剧的形式让观众和用户的反馈呈‘即时性’,作品一旦上线,我点开评论就可以了解到大家的想法,甚至还能聊几句。而这种‘即时互动性’在之前长制作周期的影视剧创作中很难体会到。”她说道。
但从表演的角度来讲,李若彤认为,短剧和长剧并无太大差异。“作为一名演员,无论是长剧还是短剧,我最花时间的(部分)永远都是揣摩角色的内心,哪怕只有0.1秒的微表情反应时间,我也要尽自己最大努力,把角色内心百倍的感情全部填满。”
《午后玫瑰》在大小屏上取得双成功,也让更多短剧公司找上了李若彤。身处“午后”人生的李若彤为何还这么拼?她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笑言:“不是说‘59岁正是闯的年纪’吗?未来,我希望自己不只是作为演员参与创作,也许有一天我会试试当那个在片场喊‘卡’的人。”
李若彤还介绍:“目前我在大量接触各种各样的作品和角色,也希望能够有机会进行一些自己真正想要的表达创作。其中,我最关注的是中(年)女(性)困境、多重社会身份女性等能够聚焦当代的议题。另外,我在寻找一个真正能打动我、打动观众的母亲和孩子之间的故事。”
微短剧“按周”进化,精品化成分水岭
微短剧“上星”始于2023年底,但比起年上线3万余部的作品数量来讲,能被卫视选中、在大屏上播出的微短剧还十分稀缺。中国视听大数据(CVB)显示,截至2024年底,有30余部微短剧在全国省级卫视播出。
“去年,微短剧市场普遍处于‘爽剧’扎堆的局面,真正能对标长剧集品质的精品项目并不多。”赵聪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微短剧想要“上星”,需要更高的制作水准和播出标准。
现在,赵聪认为:“通过尝试,我们看到微短剧能为卫视带来增量。”

李若彤凭借短剧,再度点燃荧屏 图片来源:《午后玫瑰》视频截图
中国视听大数据显示,微短剧“上星”后,展现出强大潜力,30余部微短剧收视规模超5亿户次。
而今,微短剧已告别小众走向主流。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达6.62亿人,网民“使用率”为59.7%。
庞大的用户群,铸就了微短剧庞大的市场。《2024年中国微短剧产业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已达到505亿元,首次超过电影票房规模。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634.3亿元,在2027年达到856.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9.2%。
“短剧在飞速迭代,其进化速度几乎是按周‘进化’。”赵聪对行业的变化十分敏感,他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今年春节档的几部微短剧爆款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对比之前行业存在的“同质化”问题,赵聪认为,2025年将是微短剧能否真正拉开差距的分界点。
赵聪还进一步表示,微短剧“上星”将成为一大趋势。“不管是电视端受众,还是手机端受众,大家对于好内容的喜好是一样的。未来更多项目登上大屏后,也会让电视台迎来一些新变化,比如短剧的版权合作等,这也将让更多制片方受益。”赵聪表示。当年因为一部《神雕侠侣》,许多人都喜欢上了这对在戏里的“金童玉女”古天乐与李若彤,以至于许多人都希望过儿和姑姑在现实中也能走到一起,就算是到现在也有不少的观众都期盼,主要还是因为这两人差不多都年过半百,但至今单身,成为了娱乐圈鼎鼎有名的黄金剩男剩女,甚至一生都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孩子,可惜的是自从他们拍完《神雕侠侣》之后,就已经很少有见面的机会了,甚至20多年了也才见过两次面,一定要等到有缘才相见,平时私底下估计都没有任何的联系
李若彤的出现引得夜市上不少游客围观,男女老少纷纷拿出手机拍摄,大概是因为现场人太多的缘故,所以她并没有答应大家合影的请求,倒是允许大家随意拍照录像。
值得一提的是,李若彤的状态实在是太好了,完全看不出来她是一个马上要奔60的中老年人,网友分享到网络上的视频大多是光线不好且比较模糊的,但仍旧抵挡不住她的美。
58岁的李若彤不仅皮肤白皙,脸部肌肤也是吹弹可破,嫩的像是快要掐出水一样,除了眼角和嘴角有些细纹之外,面部几乎看不到皱纹,现如今她依旧那个明艳动人的小龙女。
而她的素颜状态更是没的说,前段时间她还大方的晒出自己的素颜照,身处健身房的她,皮肤虽然没有荧幕上那么白嫩,但却也丝毫不像是58岁的人,紧致的肌肤倒像是30多岁,让人惊叹,莫非她吃了“防腐剂”,几十年过去却容颜依旧!
不过细细观察李若彤平时的生活习惯,就知道为什么她担得起“冻龄女神”的称号,她自从事业没有那么忙碌后,日常生活基本上都是在健身房度过的,普拉提、体操球等运动个个都是手拿把掐。
前段时间李若彤更是来健身博主刘畊宏的直播间,大秀肌肉块和马甲线,58岁的她妥妥成了金刚芭比,难以相信这个年纪的她居然能练出这么性感的马甲线。
李若彤健身这么多年,看得出来她的体脂率一定非常低,从她薄的像纸片人的身材就知道平时在健身上有多下功夫,大概这也是她青春永驻的秘诀。
虽然李若彤的脸部状态和身材很抗打,但脖子的皮肤状态却很真实,暴起的青筋以及松弛的皮肤都暴露了她的真实年龄。
不过即便李若彤常年健身控制饮食,但她来到夜市也丝毫没有拘谨,她看到大肉串后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在等大肉串烤熟的过程中,她被香味勾引得都忍不住咽口水。
李若彤吃完大肉串辣得鼻涕都流出来了,嘴上也都是油,那才叫一个狼狈,助理连忙递上纸巾,让她整理仪态。
另一旁粉丝也细心的送上一杯奶茶,她被热情的粉丝整的不好意思了,咱就是说,粉丝们也太细心了。
大肉串刚下肚,李若彤又要了一碗肠粉,端着肠粉一口接一口的炫,吃的满嘴都是油丝毫不在意形象,真不敢相信这个在大街上狼吞虎咽的人是“小龙女”,只能说李若彤实在是太接地气了。
你以为李若彤这时候已经吃饱了,但没想到这还远远不够,只见她刚吃完肠粉,就又被肉夹馍吸引了,捧着这么一个恨不得比脸大的肉夹馍啃起来,根本不记得自己女明星的身份。
娱乐圈中能做到像李若彤这么真实的女星,恐怕一只手都能数得过来,据现场网友透露,李若彤本来准备再来一份串串,但被助理及时制止了,要是再让她这么吃下去,恐怕一个星期的腹肌都要白练。
评论区许多网友都喊话让李若彤参加《浪姐》舞台,她长得美身材好,再加上身体素质倍儿棒,是浪姐嘉宾的不二人选。
但其实希望李若彤参加综艺节目的声音一直都未停止过,不过她本人去年就曾公开表示过不会参加《浪姐》舞台:不懂唱不乘风,不会跳不破浪,祝福真正参加的每一位都大放异彩。
李若彤不参加综艺节目肯定是有自己的打算,说起来她的情路也真是坎坷,曾和比自己大20岁的富商郭应泉恋爱10年,本以为找到了真爱,结果到最后10多年的感情算是错付了,这令她一度深陷抑郁。
幸好健身治愈了她,运动时释放的多巴胺帮她排解了孤独,如今李若彤应该58岁了,但依旧没有结婚生子,这么多年她将外甥女一直视为己出,生活过得简单又充实!
祝愿李若彤的生活能一直健康幸福下去!
信息来源:网友在上海泗泾夜市偶遇李若彤本人时,分享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