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钰玲:玻璃艺术的追梦人
覃钰玲,一个90后的湖南女孩,她的故事充满了对梦想的执着和对艺术的热爱。在日本留学6年后,她选择回国,在景德镇这片陶瓷艺术的沃土上,搭建了自己的玻璃工作室,成为国内第一个自己搭建吹制窑炉的艺术家。
从日本到景德镇
覃钰玲在日本学习玻璃艺术,这段经历不仅让她掌握了专业的技术,更让她对玻璃这种材料有了深刻的理解。然而,由于经济原因,她不得不从日本富山研究所退学。回国后,她选择了景德镇,这个以陶瓷闻名的城市,作为她实现梦想的地方。
搭建工作室的艰辛
回国后,覃钰玲面临着诸多挑战。她借了6万块钱,自己租厂房、买材料、搭建工作室。在这个过程中,她遇到了许多困难,包括没有现成的设备和工具,没有稳定的原料供应商。为了克服这些困难,她决定自己动手,从画草图、设计3D模型到制作窑炉,全部亲力亲为。
玻璃艺术的创作
覃钰玲的作品曾在日本东京都美术馆、日本富山玻璃研究所、上海玻璃博物馆等地展出。她的创作不仅限于日用器物和首饰,更多的是玻璃装置艺术。她的新展《壁虎断尾与困在老城区的人》,通过10多件玻璃装置,重现了90后的童年记忆。
创作与生存的平衡
覃钰玲的生活充满了艰辛和挑战。她每天在高温下连续工作10几个小时,没有双休、没有上下班。然而,她依然坚持自己的梦想,将玻璃艺术视为人生志业。她坦言,创作是比较飘渺的,但景德镇的氛围让飘渺的东西有了一个落点。
对未来的思考
覃钰玲的作品不仅展示了她的艺术才华,更反映了她对生活的思考。她的装置作品《挣钱了再做艺术》,通过一个个玻璃容器里写满作品想法的纸条和燃烧的蜡烛,象征着现实生活对创作的炙烤。她希望通过这个作品表达自己对艺术和生活的态度:即使生活压力不再成为每天要焦虑的事,她也希望自己的创作能够一直持续下去。
结语
覃钰玲的故事是一个关于梦想、坚持和热爱的故事。她在景德镇这片土地上,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玻璃艺术世界。她的作品不仅展示了玻璃这种材料的无限可能性,更反映了她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希望她的故事能够激励更多的人去追求自己的梦想,无论前方有多少困难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