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5阅读
  • 3回复

[猎奇]明朝被低估的皇帝,30年不上朝却没被架空,换别人早就完了[7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3514
金币
7723
道行
19523
原创
29335
奖券
17968
斑龄
199
道券
1055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3307(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9-0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7:27
— 本帖被 wowoni 执行加亮操作(2025-09-08) —

中国历史上奇葩皇帝不少,真要评一个“集中营”,那一定是明朝。有人酷爱炼丹,有人沉迷木工,还有人玩起了斗蟋蟀。最离谱的,是有皇帝干脆不上朝,三十多年不见群臣。
这个人就是万历皇帝朱翊钧,后世甚至有人说,明实亡于万历。

朱翊钧从小聪慧,记忆力极好,若是普通孩子,可能会在书院里轻 松过关。可惜,他的老师是当时内阁首辅张居正。
张居正不仅是授业先生,更几乎充当了生活管家,从起居饮食到读书写字,他事无巨细,几乎不留给小皇帝一丝自由。
在政治上,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整顿吏治,强化财政,这些改革确实让明朝国力短期内出现过复苏。可在万历心里,留下的却是被管束的阴影。
张居正去世后,万历第一件事就是报复,他抄了张家的家产,废去张居正的荣誉,还一度想鞭尸,幸好被群臣拦下。
内阁的领袖被清算,接着就是宦官,掌管司礼监的冯保同样被逐出权力核心,发配去守孝陵。这样一来,文官与宦官的两大权力中心都被扫清,皇权集中到万历一人手里。

清除了权臣,万历的权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了避免再出现像张居正那样的“硬茬”,他只挑顺从的人当首辅,这些人没有真正的主张,官职更像摆设。皇帝一言九鼎,根本不需要权臣来平衡。
这种安排在短期内让皇权牢固无比,可问题也逐渐显现。文官集团没有了向上爬的渠道,朝廷里缺乏有担当的核心人物。皇帝“独大”,并不等于国家强盛,反而让政治运行失去了活力。
真正让万历与文官集团彻底闹翻的,是立太子。按照传统,长子应继承皇位。王氏所生的朱常洛,本来理应成为储君。可万历偏偏看重郑贵妃之子朱常洵,想让这个儿子当太子。
文官集团坚持礼法,坚决支持长子继承,万历的意见与他们格格不入,矛盾几乎不可调和,万历皇帝索性一甩手不管了。

于是出现了旷世奇景,皇帝整天躲在深宫,不上朝,不见臣子。奏章送上来,他往往不批。官员的任命长期空缺,地方官缺额只得临时兼任。
到了晚年,六部尚书几乎都缺位,只剩叶向高一人支撑。
长时间不上朝,造成的后果极为严重,想升官的人升不上去,想告老的人退不下来。朱庚七十多岁才进内阁,本想安度晚年,却被言官群起弹劾。
他多次请求辞职,奏疏二十多封,皇帝就是不批,直到去世都没能如愿。
李廷机更惨,接任首辅后,面对的是一个几乎空心化的朝堂,缺人缺钱,根本无法运转。他写了一百多封辞呈,全被压着不理,最后他干脆自己辞官回乡,不再理会。

在这样的环境下,官僚集团失去了积极性,没有升迁的希望,就不会结党。没有权力的前景,也不会有人去挑战皇帝。
万历看似懒政,其实是用一种“消极管理”的方式,把潜在的权臣全部压制在萌芽中。
表面看,万历三十多年不理朝政,是个懒惰的皇帝,但事实并非如此,他没有完全撒手,军事调度、财政大政,他依然牢牢掌控。他只是放弃了日常政务,把臣僚晾在一边。
这种“躺平”的治理方式,并没有动摇皇权。相反,大臣们更加无力反抗,只能被动接受皇帝的旨意,从个人权力的角度看,万历稳固了自己的地位。
但国家却在流失活力,地方治理空洞化,财政因矿税、辽饷等问题日渐紧张。军队虽然能维持边防,但面对关外的女真逐渐崛起,已显得力不从心。

万历的统治在形式上成功地压制了群臣,维持了皇权,但这是一种消耗性的胜利,皇帝在宫中享受三十余年安逸,国家却在一点点衰落。
他死后,明朝虽然延续了几十年,但国力已经远不如前。辽东战事频仍,财政捉襟见肘。终究在天启、崇祯年间爆发危机。有人说“明实亡于万历”,并非虚言。
万历皇帝的一生,是中国帝制里少见的“长期躺平”。他不上朝,却又牢牢控制权力,他拒绝权臣,却让整个官僚集团失去活力。
万历皇帝维持了个人的安宁,却把国家推向不可避免的衰落。
1条评分金币+13
wowoni 金币 +13 - 昨天 19:42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84353
金币
400881
道行
2004
原创
2427
奖券
2935
斑龄
37
道券
107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1217(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9-09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18:42
明朝的奇葩皇帝:万历的“躺平”统治

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涌现了许多个性鲜明的皇帝。其中,万历皇帝朱翊钧因其长达三十多年的不上朝行为,成为了历史上最为奇特的皇帝之一。他的统治方式不仅影响了明朝的政治生态,也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早年的严格教育与心理阴影

万历皇帝从小聪明伶俐,记忆力超群。然而,他的童年并不轻松。内阁首辅张居正不仅是他的授业恩师,更是他的生活管家。张居正对万历的教育极为严格,从起居饮食到读书写字,事无巨细。这种严格的管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一个有为的君主,但也给万历留下了深刻的心理阴影。张居正在政治上的铁腕手段,如推行一条鞭法、整顿吏治等,虽然短期内让明朝国力有所恢复,但在万历心中却留下了被管束的痛苦记忆。

清算权臣与集中皇权

张居正去世后,万历迅速采取行动,清算张居正及其盟友。他抄了张家的家产,废去了张居正的荣誉,甚至一度想要鞭尸。掌管司礼监的冯保也被逐出权力核心,发配去守孝陵。通过这些手段,万历成功地扫清了文官与宦官两大权力中心,将皇权集中到自己手中。

“消极管理”与国家衰落

清除了权臣后,万历选择了顺从的人担任首辅,这些人缺乏真正的主张,官职更像是摆设。这种安排虽然在短期内巩固了皇权,但却导致了文官集团缺乏向上爬的渠道,朝廷里缺乏有担当的核心人物。真正让万历与文官集团彻底闹翻的,是立太子的问题。按照传统,长子应继承皇位。王氏所生的朱常洛本来理应成为储君,但万历却偏爱郑贵妃之子朱常洵。文官集团坚持礼法,坚决支持长子继承,双方矛盾几乎不可调和。最终,万历选择了一种极端的方式——不上朝。

万历皇帝整天躲在深宫,不上朝,不见臣子。奏章送上来,他往往不批。官员的任命长期空缺,地方官缺额只得临时兼任。到了晚年,六部尚书几乎都缺位,只剩叶向高一人支撑。长时间不上朝导致了严重的后果:想升官的人升不上去,想告老的人退不下来。许多官员在这种环境下失去了积极性,没有升迁的希望,就不会结党;没有权力的前景,也不会有人去挑战皇帝。

表面“躺平”实则掌控大局

尽管表面上看起来万历三十多年不理朝政,但实际上他并没有完全撒手。军事调度、财政大政等关键事务,他依然牢牢掌控。他只是放弃了日常政务,把臣僚晾在一边。这种“消极管理”的方式虽然没有动摇皇权,但却让国家逐渐失去了活力。

国家衰落与历史评价

万历的统治方式虽然在形式上成功地压制了群臣,维持了皇权,但这是一种消耗性的胜利。皇帝在宫中享受三十余年安逸的同时,国家却在一点点衰落。地方治理空洞化,财政因矿税、辽饷等问题日渐紧张。军队虽然能维持边防,但面对关外逐渐崛起的女真势力已显得力不从心。

万历死后,明朝虽然延续了几十年,但国力已经远不如前。辽东战事频仍,财政捉襟见肘。最终在天启、崇祯年间爆发危机。因此,“明实亡于万历”的说法并非虚言。万历皇帝的一生是中国帝制里少见的“长期躺平”。他不上朝却又牢牢控制权力,拒绝权臣却让整个官僚集团失去活力。万历皇帝维持了个人的安宁,却把国家推向了不可避免的衰落。

通过对万历皇帝统治方式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权力高度集中的情况下,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衡机制会导致国家逐渐走向衰败。这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教训: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仅取决于领导者的个人能力,更需要一个健康、充满活力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环境。

1条评分金币+6
wowoni 金币 +6 - 昨天 19:42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54499
金币
364243
道行
20030
原创
764
奖券
263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8360(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9-09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昨天 19:16
明朝的万历皇帝朱翊钧是一位极具争议的历史人物,他因长达近30年不上朝而广为人知,但与此同时,他并未被朝臣架空,朝廷依然稳定运行。这种现象在历史上极为罕见,也使得万历帝被称为“被低估的皇帝”。以下从多个维度解析其原因。

1. 政治体制的保障:内阁制度的作用
明朝的政治体制在万历时期已经高度成熟,尤其是内阁制度的完善为皇帝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内阁作为皇帝的辅政机构,负责整理奏章、提出建议,皇帝只需通过“批红”做出最终决策,而无需亲自参与朝议。这种机制使得万历帝即使不上朝,也能通过内阁掌握国家大事的决策权。

此外,明朝废除了丞相制度,所有政务最终由皇帝亲自裁定,六部负责执行。这种高度集权的体制确保了皇帝不会因不上朝而失去实权。

2. 特务 机构的监控作用
明朝拥有强大的特务系统,包括锦衣卫、东厂等,这些机构直接听命于皇帝,负责监视官员和民间动态。即使万历帝长期居于深宫,也能通过这些机构掌握朝堂动向,确保权力不被架空。

特务  机构的存在不仅让皇帝了解朝局,还对官员形成威慑,防止他们滥用权力或图谋不轨。这种严密的监控机制是万历帝能够长期不上朝却仍掌控朝政的重要原因之一。

3. 个人决策与权力运用
尽管万历帝长期不上朝,但他并未完全脱离政务。例如,他在位期间亲自决策了“万历三大征”,这些军事行动的成功展现了他对国家大事的掌控力。

此外,万历帝善于利用“留中不发”的手段,即对内阁提交的奏章不作任何处理,以此压制反对意见。这种策略虽然导致了一些政务被拖延,但也有效避免了权力旁落。

4. 不上朝的原因
万历帝不上朝的原因复杂多样。首先,他对立储问题与大臣的争执感到失望,导致长期消极对抗。其次,他对朝臣的厌烦以及个人生活的放纵也是重要因素。然而,这些并未影响他对国家的控制。

5. 与其他皇帝的对比
万历帝的不上朝并非个例,但他的特殊之处在于能够通过制度和手段确保权力不被削弱。相比之下,其他朝代的皇帝如果长期不上朝,往往会导致权臣专权或宦官乱政,而万历帝却成功避免了这种情况。

总结
万历帝的统治虽然存在争议,但他在位期间通过完善的内阁制度、特务 机构的监控以及个人权力的巧妙运用,成功实现了长期不上朝却不被架空的局面。这种现象在历史上极为罕见,也证明了万历帝并非完全无能,而是利用制度和手段巧妙维持了权力平衡
1条评分金币+6
wowoni 金币 +6 - 昨天 19:42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汪洋小舟

UID: 453896


发帖
8406
金币
328
道行
1926
原创
0
奖券
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727(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6-05
最后登录: 2025-09-09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3小时前
夸大其词了吧,只是有张居正帮着赚了些老底才没完蛋。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