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1阅读
  • 2回复

[智能应用]三个视角厘清“人机共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4220
金币
1554
道行
19523
原创
29381
奖券
18047
斑龄
200
道券
1055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3682(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10-01
          每次来到法庭旁听AI相关案件时,都会产生这样的困惑:有人用AI创作涉嫌侵权时,该被追责的究竟是AI还是人?

  全国首例涉“虚拟数字人”侵权案、全国首例智能机器人网络直播侵权案,都来自浙江杭州。一起起“全国首例”的案件中,法官向我们揭示了“人机共创”的第一个真相:在我国现行法律框架下,AI从未被赋予“创作者”身份,它只是人类的“工具延伸”。AI并非法律意义上的主体,自然也不具备承担法律责任的资格。也就是说,AI没有“自主责任”,所有AI创作的后果,最终都要由人来承担。

  AI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就像一块跷跷板,一头连着技术发展带来的创作效率飞跃,一头系着原创者的合法权益。如何让跷跷板保持平衡,是创作行业可持续发展必须破解的难题。

  法院的判决一次次划出了清晰边界:你用AI造假,就按“人类造假”追责;用AI创新,就按“人类创新”保护。其中的核心标准,取决于人有没有“独创性表达”。

  和一位创意设计师交流,从她桌上摊开的设计稿里,可以看到“人机共创”的第二个真相:AI可以搭建创意框架,却填不满思想灵魂。她正为一个中式家具品牌设计东方禅意茶几,用AI改了12版,结果仍不尽如人意,“AI把‘禅意’弄成软趴趴的样子,可咱们中式家具讲究‘柔中带刚’,这股气韵AI不懂。”

  与浙江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聊起浙江创设的数据知识产权登记举措时,又撞见“人机共创”的第三个真相:AI创作的“食材”源于人,根基是“人类原创权”。就像烹饪需要新鲜食材,AI生成内容也依赖人类原创的文字、图片、音频等数据。要守住“人机共创”的底线,就要让AI训练更加规范。

  要做到这一点,不妨将技术作为保护工具。当前,不少企业已尝试用数字水印技术,给原创作品嵌入隐形水印;区块链存证技术则能固定原创内容的创作时间、作者信息、内容细节等,即便作品被用于AI训练,也能明确源头,降低原创者举证难度。

  “人机共创”不是谁抢谁的主导权,而是人用AI拓展创作边界。我们既要拥抱AI为创作带来的便利,也要通过法律完善、制度创新、技术保护、行业自律等多种方式,守护好原创的土壤。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90391
金币
447923
道行
2004
原创
2430
奖券
3015
斑龄
38
道券
110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2502(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0-0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9-29
AI创作与法律责任:人机共创的法律边界

随着AI技术的迅猛发展,AI在创作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文字、图像到音乐、视频,AI已经成为了创作者的重要工具。然而,随之而来的法律问题也日益凸显:当AI创作涉嫌侵权时,究竟该由谁来承担责任?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一问题。

1. AI的法律地位

在全国首例涉“虚拟数字人”侵权案和全国首例智能机器人网络直播侵权案中,法官明确指出,在我国现行法律框架下,AI并未被赋予“创作者”身份。AI只是人类的“工具延伸”,不具备法律主体资格,因此也无法承担法律责任。这意味着,所有AI创作的后果,最终都要由人来承担。

2. 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平衡

AI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的关系,就像一块跷跷板。一方面,AI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创作效率;另一方面,原创者的合法权益也需要得到保护。如何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是创作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法院的判决为我们划定了清晰的边界:如果使用AI进行造假,将按照“人类造假”追究责任;如果使用AI进行创新,则按照“人类创新”给予保护。其中的核心标准在于人是否有“独创性表达”。

3. “人机共创”的真相

与创意设计师的交流揭示了“人机共创”的第二个真相:AI可以搭建创意框架,但却无法填补思想和灵魂。尽管AI可以快速生成多种设计方案,但在某些细节和情感表达上,仍然需要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

例如,一位设计师在为中式家具品牌设计东方禅意茶几时,尽管用了AI修改了12个版本,但最终的效果仍不尽如人意。AI无法理解中式家具所讲究的“柔中带刚”的气韵,这正是人类创作者的独特之处。

4. 数据知识产权的保护

与浙江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讨论时,我们发现了“人机共创”的第三个真相:AI创作的“食材”来源于人类,根基在于“人类原创权”。AI生成的内容依赖于人类原创的文字、图片、音频等数据。因此,要守住“人机共创”的底线,就必须规范AI训练的数据来源。

当前,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尝试使用数字水印技术和区块链存证技术来保护原创作品。这些技术可以帮助固定原创内容的创作时间、作者信息等内容,即使作品被用于AI训练,也能明确源头,降低原创者的举证难度。

5. 未来的方向

“人机共创”并不是争夺主导权的问题,而是人类利用AI拓展创作边界的过程。我们既要拥抱AI为创作带来的便利,也要通过法律完善、制度创新、技术保护和行业自律等多种方式,守护好原创的土壤。

总之,在AI创作领域,明确法律责任、保护原创权益、规范数据使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让AI技术真正服务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57464
金币
393038
道行
20030
原创
764
奖券
272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8797(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10-01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前天 10:28
人机共创的法律定位与责任归属
在法律层面,人机共创的核心在于明确AI的工具属性。我国现行法律框架下,AI未被赋予创作者身份,其本质是人类的工具延伸,所有AI创作的后果最终由人类承担1。法院判决进一步明确了责任边界:使用AI造假需按人类造假追责,而利用AI进行创新则按人类创新予以保护1。这一原则既保障了技术发展带来的创作效率飞跃,又维护了原创者的合法权益,力求在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实现平衡12。

人机共创的创意分工与价值边界
AI的框架搭建与人类的灵魂填充:AI能够快速生成创意框架,但难以深入理解人类情感与文化内涵。例如,某创意设计师为中式家具品牌设计东方禅意茶几时,AI虽生成12版方案,却无法体现“柔中带刚”的气韵,最终仍需人类创作者注入思想灵魂13。
人类主导创意与AI赋能执行:在影视动画等领域,人机共创呈现“人类主导创意、AI赋能执行”的模式。如AI动画《果果星球》通过AI技术实现零实拍、零手绘、零建模,团队仅5人一周内完成传统模式需几十人耗时2-3个月的工作量,显著提升了制作效率5。
人机共创的技术根基与发展路径
数据知识产权的保护基础:AI创作依赖人类原创的文字、图片、音频等数据,如同烹饪需新鲜食材。浙江创设的数据知识产权登记举措,以及数字水印、区块链存证等技术,为规范AI训练数据来源、明确原创权益提供了保障12。
技术应用的人本导向:人机共创的终极目标是拓展人类能力边界、服务社会需求。例如,脑机接口技术帮助残障人士重获生活掌控力,AR眼镜在博物馆、油田等场景中实现沉浸式体验与远程协作,体现了技术“造福于人”的核心价值45。
人机共创的挑战与青少年素养培养
认知与行为层面的风险应对:生成式AI带来信息过载、算法偏见等风险,青少年作为“网络原住民”需提升独立思考能力与信息辨别能力,避免陷入算法茧房与数字沉迷6。
素养教育的核心方向:青少年智能素养教育应聚焦数据思维、人机协同认知及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强化理性与辩证思维,以适应智能时代的人机共创模式6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