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绍兴访王阳明故居 --]

武当休闲山庄 -> 灌水茶馆 -> 绍兴访王阳明故居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姜谷粉丝 2025-09-09 00:03

明朝大儒王阳明在余姚有保护得很好的故居,我曾两度访谒,但他在绍兴的故居,却常被人忽略。利用去绍兴游览之机,我去寻访阳明故居,不料却颇费周折。
  那是一个雨天,因事前不知具体地址,到绍兴后买了旅游手册,心想定有阳明故居的条文,翻了又翻,居然没有。后得知阳明故居离吕府很近,便驱车到了新和路,绕过一面上书“天官府第”的碑墙,也见到并不开放的吕府了。周遭都是一些老式民居,左侧有座桥,桥下水声喧哗。可一连向七八位行人打听王阳明故居,均表示不知王阳明,没听说过“故居”。看得出来他们都住在附近,都算是王阳明的邻居,但他们却对他毫不知晓。倒也不奇怪,历史上绍兴杰出的人物多了去了,“不知道”“未听说”亦可看做绍兴文化资源太丰盛 ,普通市民无暇顾及这许多 。
  总算有位被我问路的行人启发了我,他虽不知王阳明,却无意中泄露了一个地名:“王衙弄”,我立刻判断这名字定和王阳明有关,忙问怎么走,他指了指侧后不远的一条窄巷 ,我连声道谢,便一头拐了进去。墙头有一路牌,方知此为“马弄”,弯曲狭长,仿佛能把人带回过去。走着走着又不知路了,再问,进了大有仓(弄堂名);继续问,总算到了王衙弄。此时雨越下越大,我的裤管全然湿透。
  这里稍感空阔,一排白墙黛瓦的民居,错落投映在正前一片大而方正的池塘中,后得知这是“放生池”。顺着墙、挨着门一家家寻过去,终于在王衙弄19号门前停下了,墙上有块牌子,上书“绍兴市文物保护单位、王阳明故居、绍兴市文物管理局一九九九年十月”字样。找到了,就是这里,心中立刻有了一种欣慰之感,可这舒缓的情绪却在我推门进入的时候揪紧了:这就是阳明故居?里面怎么还住着好几户人家?房子明显失修,四下里堆放着各种杂物,有一间像是临时仓库。为避免居民对我这个私自闯入者可能产生的不安 ,我立即主动向一位迎面走来的中年妇女表明:“我来看王阳明故居的 ,添麻烦了!”但从这位妇女的表情能看出,她似乎对陌生人的闯入早已司空见惯了,且摆摆手说:“看吧看吧。”而我却只能尴尬地站在逼仄的小天井里,因为我所看到的,与我想象中的历史名人故居反差太大了。除了门口的那块牌子证明这是阳明故居以外 ,其他任何场景都像是毫无关联的了。我问:“这里平时有人来吗 ?”中年妇女说:“有的噢,外国人常来的。”我继续问:“是日本人吧?”她回答说:“日本人多一些,韩国人、美国人、欧洲人也有的。”此时从漆黑的门道里走出一位老妪 ,想必在此居住很久了。我东张张西望望,觉得也没有什么理由再待下去了,只好退了出来。
  天已尽黑,雨在伞上击出咚咚的响声,再按原路走出迷宫似的长巷,很快融入车马喧阗的市井中了。

jjybzxw 2025-09-09 07:27
这段文字描述了您在绍兴寻访王阳明故居的经历。从您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尽管王阳明故居在余姚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但在绍兴的情况却大相径庭。以下是我对您经历的几点感受:

1. 王阳明故居在绍兴的知名度不高,甚至连附近的居民都不太了解。这反映出当地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宣传和保护还有待加强。

2. 您在寻找故居的过程中颇费周折,说明故居的标识不够明显,给慕名而来的访客带来不便。在这方面还有改进的空间。

3. 您终于找到故居时,发现里面还住着好几户人家,房屋失修,杂物堆积,与您想象中的历史名人故居大相径庭。这种现状令人感到遗憾和惋惜。

4. 尽管如此,故居偶尔还会有外国人前来参观,说明王阳明的影响力仍在。但作为文物保护单位,故居的现状显然无法满足人们深入了解王阳明的需求。

总的来说,王阳明绍兴故居的现状令人担忧。作为一处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它理应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让更多人了解和缅怀这位心学大师。希望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能重视起来,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故居的保护状况,让这一文化瑰宝焕发新的光彩。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尤其是当地居民对王阳明及其故居的了解和重视。只有这样,王阳明的思想和精神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承。


查看完整版本: [-- 绍兴访王阳明故居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