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0阅读
  • 1回复

[猎奇]百年前,法国人拍下一组真实的大清老照片,你看后是什么感受? [12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527801728
道友贴图厅主管

UID: 1461284

精华: 7
职务: 山庄总管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74043
金币
38114
道行
38009
原创
2448
奖券
4995
斑龄
136
道券
1167
获奖
0
座驾
电动三轮
设备
相机:索尼NEX-3N
 摄影级
中级认证
在线时间: 45560(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05
最后登录: 2025-09-29



一位来自法国的摄影师阿尔伯特·卡恩,用镜头为我们保存了大量清朝末年的珍贵历史画面。这些跨越百年时光的老照片首次完整公开,每一帧都像一扇时光之窗,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遥远年代的真实面貌。看着这些泛黄的影像,不知会唤起观者怎样的思绪?



让我们先看看当时的官府衙门。照片中记录下了官员们日常办公场景。在清朝,进出城池必须经过严格的城门检查,即便是紫禁城的城门也不例外。但令人意外的是,真实的城门景象与影视剧中截然不同——没有想象中的巍峨壮观,反而显得朴实无华。



影视作品里的城门总是气势恢宏:双层城楼巍然耸立,城墙上站满全副武装的士兵,个个盔甲鲜明。而照片中的真实场景却出人意料:城门处冷冷清清,只有两名差役在值守,他们既没有华丽制服,也没佩戴武器,神情悠闲得就像在散步。更令人惊讶的是,城门附近竟然还有小商贩摆摊,热闹的场景与现代火车站的市井气息如出一辙。



再来看看清朝官员的形象特写。照片中的官员们手持文书,身着丝绸官服,头戴标志性的乌纱帽,整体装扮既传统又带着几分西式风格。与周围衣着简朴的百姓形成鲜明对比,官员们的装束显得格外考究。这组照片拍摄于一次官员视察活动,居中而坐的主官神情肃穆,尽显威严;而他身后的两位副手却显得局促不安,面对陌生的照相机,表情中透着困惑与紧张。围观的百姓则充满好奇,三五成群地聚在相机周围,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这个新奇玩意儿,场面热闹非凡。官员们所在的地面铺着整齐的地砖,这在当时是相当讲究的布置,显示出官方场所的庄重感。



皇宫内院的景象同样耐人寻味。一张太监们的合影中,背景是荒草丛生的皇城墙根,破败的景象令人唏嘘。这些太监们休息时聚在一起,衣着随意,懒散地抽着烟袋,活像现代小区门口漫不经心的保安。炎炎夏日里,他们敞着衣襟,全无宫廷侍从应有的仪态,折射出晚清宫廷的颓废氛围。若是连皇宫内院都如此萧条,民间百姓的生活可想而知。

另一张照片中,一位手持团扇的妃子在侍女陪同下出镜,身边还跟着两名年长的嬷嬷。她们的服饰明显比太监华丽许多,神情也更为庄重,展现出宫廷女性的等级差异。皇宫建筑的红漆罗马柱气势恢宏,庭院中花木扶疏,荷花屏风精美绝伦,处处彰显皇家气派。女性必须时刻保持端庄的着装要求,反映出封建礼教对女性的严格约束。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光绪帝的珍妃照片。这位命运多舛的妃子最终被慈禧太后投井溺亡。照片中的她面容丰腴,与当时普遍面黄肌瘦的百姓形成强烈反差,可见其养尊处优的生活。但她的眼神中总带着淡淡忧郁,长年深居宫闱的生活显然并不快乐。



威严的慈禧太后照片拍摄于光绪年间的一个冬日。起初她视相机为邪物,但在看到自己的第一张照片后,便爱上了拍照。此后她频繁留影,为后世留下了大量影像。即便是大雪纷飞的寒冬,她也要带着宫女们雪中合影,尽显皇家威仪。



市井百姓的生活则与宫廷形成鲜明对比。皇城根下,穿着棉袄、头戴皮帽的农民工们蹲在街边,捧着粗瓷碗吃简易午餐,场景与现代劳务市场如出一辙。这些游民群体是晚清社会疲态的真实写照。



而富家子弟们仍有闲情逸致出游赏景。一张背影照中,一位公子哥在细雨中凭栏远眺,虚弱的身形仿佛弱柳扶风,折射出晚清贵族青年的萎靡状态。



街头女子的生活反而显得更有生气。她们结伴选购胭脂水粉,拍照留念,成为当时的新时尚。女性对摄影术尤为热衷,因为这能留住青春容颜。街边小吃摊贩忙碌地制作面食,但周遭环境的破败令人唏嘘。



工作场景更是触目惊心。大多数人只能在不正规的小作坊打零工,破败的厂房摇摇欲坠,工作环境极其危险。



这些真实影像彻底打破了人们对清穿的浪漫想象。晚清社会没有光鲜的皇子阿哥,只有满目疮痍的衰败景象。漫步在这些老照片中,扑面而来的是那个时代无法掩饰的颓唐与苍凉。



1条评分金币+14
huozm32831 金币 +14 - 前天 20:16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忘 记 签 到 是 最郁闷的事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89829
金币
443362
道行
2004
原创
2428
奖券
3015
斑龄
38
道券
110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2405(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9-3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9-27
阿尔伯特·卡恩镜头下的清朝末年

阿尔伯特·卡恩是一位来自法国的摄影师,他用镜头为我们保存了大量清朝末年的珍贵历史画面。这些跨越百年时光的老照片首次完整公开,每一帧都像一扇时光之窗,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遥远年代的真实面貌。看着这些泛黄的影像,不禁让人思绪万千。

官府衙门与城门检查

照片中记录了官员们日常办公的场景。在清朝,进出城池必须经过严格的城门检查,即便是紫禁城的城门也不例外。然而,真实的城门景象与影视剧中截然不同——没有想象中的巍峨壮观,反而显得朴实无华。

影视作品里的城门总是气势恢宏:双层城楼巍然耸立,城墙上站满全副武装的士兵,个个盔甲鲜明。而照片中的真实场景却出人意料:城门处冷冷清清,只有两名差役在值守,他们既没有华丽制服,也没佩戴武器,神情悠闲得就像在散步。更令人惊讶的是,城门附近竟然还有小商贩摆摊,热闹的场景与现代火车站的市井气息如出一辙。

清朝官员的形象特写

照片中的官员们手持文书,身着丝绸官服,头戴标志性的乌纱帽,整体装扮既传统又带着几分西式风格。与周围衣着简朴的百姓形成鲜明对比,官员们的装束显得格外考究。这组照片拍摄于一次官员视察活动,居中而坐的主官神情肃穆,尽显威严;而他身后的两位副手却显得局促不安,面对陌生的照相机,表情中透着困惑与紧张。围观的百姓则充满好奇,三五成群地聚在相机周围,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这个新奇玩意儿,场面热闹非凡。官员们所在的地面铺着整齐的地砖,这在当时是相当讲究的布置,显示出官方场所的庄重感。

皇宫内院的景象

皇宫内院的景象同样耐人寻味。一张太监们的合影中,背景是荒草丛生的皇城墙根,破败的景象令人唏嘘。这些太监们休息时聚在一起,衣着随意,懒散地抽着烟袋,活像现代小区门口漫不经心的保安。炎炎夏日里,他们敞着衣襟,全无宫廷侍从应有的仪态,折射出晚清宫廷的颓废氛围。若是连皇宫内院都如此萧条,民间百姓的生活可想而知。

另一张照片中,一位手持团扇的妃子在侍女陪同下出镜,身边还跟着两名年长的嬷嬷。她们的服饰明显比太监华丽许多,神情也更为庄重,展现出宫廷女性的等级差异。皇宫建筑的红漆罗马柱气势恢宏,庭院中花木扶疏,荷花屏风精美绝伦,处处彰显皇家气派。女性必须时刻保持端庄的着装要求,反映出封建礼教对女性的严格约束。

光绪帝的珍妃照片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光绪帝的珍妃照片。这位命运多舛的妃子最终被慈禧太后投井溺亡。照片中的她面容丰腴,与当时普遍面黄肌瘦的百姓形成强烈反差,可见其养尊处优的生活。但她的眼神中总带着淡淡忧郁,长年深居宫闱的生活显然并不快乐。

慈禧太后的影像

威严的慈禧太后照片拍摄于光绪年间的一个冬日。起初她视相机为邪物,但在看到自己的第一张照片后,便爱上了拍照。此后她频繁留影,为后世留下了大量影像。即便是大雪纷飞的寒冬,她也要带着宫女们雪中合影,尽显皇家威仪。

市井百姓的生活

市井百姓的生活则与宫廷形成鲜明对比。皇城根下,穿着棉袄、头戴皮帽的农民工们蹲在街边,捧着粗瓷碗吃简易午餐,场景与现代劳务市场如出一辙。这些游民群体是晚清社会疲态的真实写照。

而富家子弟们仍有闲情逸致出游赏景。一张背影照中,一位公子哥在细雨中凭栏远眺,虚弱的身形仿佛弱柳扶风,折射出晚清贵族青年的萎靡状态。

街头女子的生活反而显得更有生气。她们结伴选购胭脂水粉,拍照留念,成为当时的新时尚。女性对摄影术尤为热衷,因为这能留住青春容颜。街边小吃摊贩忙碌地制作面食,但周遭环境的破败令人唏嘘。

工作场景更是触目惊心。大多数人只能在不正规的小作坊打零工,破败的厂房摇摇欲坠,工作环境极其危险。

结论

这些真实影像彻底打破了人们对清穿的浪漫想象。晚清社会没有光鲜的皇子阿哥,只有满目疮痍的衰败景象。漫步在这些老照片中,扑面而来的是那个时代无法掩饰的颓唐与苍凉。阿尔伯特·卡恩的照片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历史视角,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前天 20:16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